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之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运用态势语的技能

一、训练目标

(一)知识

了解态势语的特点及其类别。

(二)理解

能说出态势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三)运用

能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自觉地恰当地借助态势语进行教学。

二、训练过程

(一)明确界说 

语言学和信息论的研究告诉我们,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符号,但不是唯一符号。人类生活中用于传递信息的除语言符号外还有非语言符号,它包括人体动作和实物符号。在课堂教学这一特殊信息交流过程中,可大量使用人体动作这一非语言符号。身动学家把人体动作称为"无声语言"、"人体示意语言",或者叫"体态语"、"态势语"等。因此,态势语是通过体态、手势、眼神等方式来传情达意的一种语言辅助形式,是口语交际的重要辅助手段。它包括人的动作、神态、表情等各个方面。用于一般场合,它具有交流思想、传达感情、暗示心理、描摹形态、渲染气氛等多种功能;用于课堂教学,这可以产生帮助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演示某些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了解教学效果等多种效应。

(二)了解类型

根据人体范围,可将体态语分为两大类:

一类叫做整体态势语。又可分为三种形式:

1 .身姿语

教师的身姿反映了教师的精神和情绪,学生特别习惯于观察教师的身体姿态,尤其是新教师。往学生面前一站,就以身姿语首先向大家做了自我介绍,给了学生崐一个最初的而又是最深刻的第一印象。因此,教师进入课堂,行姿要稳健而轻松,站姿要端庄而自然。不要长时间把双手撑在讲桌上,不要总是站在一个位置不动,也不要总是变换不定或满教室乱走。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在讲台附近慢步行走,但决不能快步频繁地来回走动。

2 . 服饰语

教师的服饰是体现教师风度与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服饰要整洁高雅、美丽大方、协调自然,不要过艳、过俏,要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要与教师的沉稳性格、文化修养、为人师表的风范相吻合。教师的服饰也要体现时代的文明气息,不能过分陈旧迂腐,更不能破烂肮脏,要显得高雅而不俗气,朴实而不轻浮,要能以细腻的服饰语言展示教师的风度和气质。

3 . 界域语

与交际对象之间保持什么样的距离,是亲近、疏远、热情、冷淡等多种意义的表示,因此这种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的不同而进行调控的距离可以叫界域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各种形式的谈话或交流,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与性别的不同调控好相处的距离。 另一类叫局部态势语。也可分为三种形式:

1).手势语

手势语是教学中运用最普遍、最典型的态势语。手势语表示的含义也特别丰富。首先是情意手势,即表示某种情感意向的手势。如握拳上举表示信心和力量,斜指下方表示鄙视,手掌压、劈表示愤怒、果敢和坚定等。其次有象征手势,如手臂平移或画弧表示大范围或全部。再次是象形手势,如比画物体的形状等。另外还有指示手势、节奏手势、表数手势、祈使手势等等。在教学中要尽量与口语配合,注意不能形式化、单一化。

2).表情语

表情能细微地表现人的心理状态。面部肌肉、口形、眼神相互配合可以构成喜悦与忧伤、热情与冷淡、紧张与轻松、气愤与平静等各种反映不同心理的面部表情。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配以富于变化的表情,表情要自然而分明,从而使教学生动感人。

3).目光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可以透情、透意、透神。课堂上,目光可以是对学生的一种纪律约束,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目光可以表示对学生的鼓励和希望,可以表示提醒和批评,关键时刻看一眼,学生就能体会到老师的内心。在教学中,教师的目光要敢于正视学生,不能老盯着一个角度不变,如老盯着后墙、房顶或窗外,否则,学生会感到教师不成熟或心不在焉。一般要以敏锐明快、和蔼热情、富有神采的目光沟通师生的感情,创造融洽的教学气氛。

(三)遵循原则

现代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右半球接受形象符号,左半球接收声音符号,态势语辅佐有声语言,两种信号共同刺激大脑皮层,共同影响接受者的思维,能更有效地提高交际效果。具体说,态势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具有三方面的功能,即情感功能、直观功能和暗示功能。基于这三方面的功能,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应从以下三方面用好态势语,或者说运用态势语至少应遵循以下三方面原则:

 

1.正确表情

这又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师上课时的表情要适当。上乘的表情是或亲切和蔼、或老成持重、或生动愉悦。而不佳的表情常常是或紧张窘迫、或喜怒无常、或冷漠死板、或随便懈怠。另一方面是指教师要能借助于体态语言正确地表情达意。语文学科是最具有情感性的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课文的情感进行内心体验,然后在态势语上表现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2.适当演示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态演示不同于自然学科中常用的实验演示,而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人体本身的特点,通过身体有关部位动作的模拟,直接调 动学生感知的共同经验,达到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获取知识的教学效果。如教学鲁迅的著名小说《孔乙已》,对文中孔乙已的"排"、"摸"、"罩"等动作就可适当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性格。当然,体态演示要做到自然大方,文明高尚,举止得体,恰到好处,不可生搬硬套,装腔作势。

3.加强暗示

人类有发出暗示和接受暗示的能力,学生当然也有高级的接受暗示的心理机能.态势语能为教师提供强有力的暗示作用,而且有时比言语表达更具威力。课堂上教师的一束目光、一个手势或一个表情,都能使某个学生或整个班级体产生一种心理效应。具体说,体态暗示至少有如下三方面的作用:①组织教学。如上课伊始,教师步入课堂,在讲台正中站定,目光扫视全班同学,表示正式上课,全场立即肃静。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不注意听讲或教室里出现窃窃私语声,教师也无需高喊一声"请注意听讲",往往只要投去一束目光,或慢慢踱到某同学旁边往那一站,学生就会受到暗示而集中精力上课。②激发兴趣。当教师在讲解或与学生讨论时,教师的充满激情或非常投入的表情神态会给学生以某种感染,这也是借助体态暗示而对学生产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处于思考之中或答问之时,教师常以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示意,向学生发出一个个暗示信号,或期待,或启发,或鼓励,或评价,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正确答问,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③交流情感。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双边情感交流的过程。而情感的交流,借助于态势语,常常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比如班上某个同学上课时胆小,不敢多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不敢正眼看看老师。上课时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带着微笑,用和蔼、勉励的眼光看看他(她),会使他(她)感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鼓励和关心,从而激起他(她)的勇气,排除畏惧的心理,在情感上与老师缩短距离,并进而与全班的气氛融合起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掌握步骤

1.课前操练 态势语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经过一定的操练。课堂教学虽然不同于舞台表演,但比舞台表演更要自然贴切。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既要给学生以良好印象,又要有一定的表达意义。青年教师必须对每节课中的关键之处细加斟酌,反复推敲,可照着镜子练习讲课时的动作神态,不断练习,达到最佳状态。

2.课中运用

课间体态语的运用,从教师步入课堂开始,走进课堂时的衣着、神态、步伐、速度,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个动作,以及一课结束离开教室的整个过程都必须认真对待。如法国作家都德的著名小说《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下课时的一挥手,令人荡气回肠,刻骨铭心。

3.课外修养

魏巍在他的散文《我的老师》一文中回忆他小学时候的蔡芸芝老师,说同学们连蔡老师写字的姿势都"急于模仿",可见老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老师课外的言谈举止,也不自觉地用态势语向学生传送着信息,给学生以重大影响。因此,老师的日常行为,切不可过于随便,要时刻注意为人师表。

(五)教例评点

1、某教师教学《一月的哀思》这首饱含深情的诗篇时,作了这样的设计:教者一身整洁朴实的着装,胸前佩戴一朵小白花。上课了,教师带着凝重而略显黯然的神情,以沉稳凝重的步伐走进课堂。紧接着放映一段"十里长街送英灵"的纪录片,然后在悠扬、哀绵的乐曲声中朗诵诗篇《一月的哀思》……

评点:

这段设计能根据所教课文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特殊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尽快带入对诗篇内容的理解和诗歌感情的体验中去.其中态势语的运用与整个情境的特点非常协调,成为教学情境的一部分。如服饰语的设计,"整洁朴实"的衣着,加上"一朵小白花",既表达了教师对周总理的缅怀和崇敬,又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影响。"凝重黯然"的神态、"沉稳凝重"的步伐,是借助局部的表情语和整体的身姿语,结合服饰语,很快让学生感到今天老师情感的异样,再经过纪录片和音乐的强化,学生无疑会产生心理上的巨大震动和感情上的强烈共鸣,这就为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作了充分的准备。

2、在一次语文课上,正在讲解的教师忽然发现有个同学伏在桌上睡觉了。老师心里不免有点恼火,于是快步走过去在睡觉同学的桌上猛拍一下,吓得那位同学一下子惊醒过来,略带惊恐而又不知所措地望着老师...

评点:

这位老师对这件事的处理不够妥当,"快步走过去""猛拍一下",两个动作不仅使睡觉的那位同学受到了惊吓,而且分散了全班同学的学习注意力。同时显得教师对学生不够关心和尊重。容易使被惊吓的同学感到一种耻辱,无形中拉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大凡遇此情形,教师应该冷静处理。例如:讲课中可不露声色,边讲授,边借机移动身体,逐渐靠近该同学,或自己轻轻敲醒他,或让旁边同学摇醒他,甚至可以暂时不管他,等下课以后了解下情况,再作处理。

三、训练检测

(一)填空

1、态势语是指 

2.态势语可分为整体态势语和 两大类,整体态势语又包括

、 、 等几种类型。

3 . 态势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 

(二)选择

运用态势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 ( )

A. 正确表情 B. 注重表演 C. 适当演示

D. 手足并举 E. 加强暗示

(三)简述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变色龙》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便在课堂上一人扮演几个角色,虽不很像,但仍然竭力模仿小说中的人物动作、神态,一会学木匠举着指头,一会学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的丑态,一会学那只狗的动作神情,引得学生哄堂大笑。

" 试从语文课堂教学中态势语运用的角度分析这位老师课堂态势语运用的得失。

(提示)注意从课堂态势语运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课堂实际效果等方面分析其优劣得失。

参考答案

(一) 1 .态势语是指通过体态、手势、眼神等方式来传情达意的一种语言辅助形式,是口语交际的重要辅助手段。也叫体态语、无声语言等。

2 .局部态势语,身姿语、服饰语、界域语。

3 .帮助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演示某些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了解教学效果等。

(二) A C E

(三) 课堂教学中的态势语运用要遵循正确表情、适当演示的原则,不能渲染过度,哗众取宠。这位教师一人在课堂上批复表演,虽能给学生以一定的直观感觉,但显得较肤浅。如果换成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或许更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作者:曹敦昌)


地址:扬州市四望亭路180号 邮编:225002 电话:0514-87977576 邮箱:1111704010202@yzu.edu.cn QQ:595119201
Copyright © 2020 扬州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学教研室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 51La 苏ICP备050753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