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之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板 书 的 技 能

一、训练目标

(1)、知识

1、明确板书技能的内容,认识板书的重要作用。

2、能陈述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说出常见的操作方法。

(2)、理解

1、了解板书技能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2、把握板书设计的基本要领和操作要求。

(3)、运用

1、 掌握板书技能的一般步骤,并能针对不同的课文特点,设计板书方案。

2、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原有板书设计进行适当的改造和加工。

二、训练过程

(一)明确界说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有计划地书写于黑板的文字符号,是用书面语言把教学内容概括化、图表化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辅助手段和重要措施。在设计板书时,教师要对课文的结构、线索、中心、人物形象及性格、艺术特色及手法、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加以科学的分析,严谨的提炼,合理的编排并艺术地体现出来。因此,好的板书不仅能正确揭示教材精华,展开教学过程,弥补教师语言的不足,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强化记忆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有人说,板书是教学的导游图,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这是很有道理的。

(二)了解类型

板书的形式很多,有整体设计的,有局部设计的,有系统的,有散行的;有综合性的,有单项性的;有文字式的,有符号式的,有图示式的,有线条式的,有表解式的;有连贯性的,有间断性的;有提纲挈领的,有内容提要的;有评述性的,有摘要性的;有反映故事情节的,有反映人物活动的,有反映结构特点的,有反映思想感情的;有强调性的,有示意性的等等。板书设计常用的方法有:

1、归纳法 (1)、词语式:它是对围绕主题或中心的一系列关键词语进行归纳设计的板书。这种板书便于学生把握主题或中心; (2)、单项式:是根据教学内容的某一项,单独归纳予以列出的板书; (3)、专题式:是对教学内容的某一点或教学过程的某一环节按归纳过程而设计的板书。

2、概括法 (1)、结构式:是概括揭示课文结构特点的板书; (2)、回环式:是用回环的形式概括出有关内容之间关系的板书;(3)、符号式:是以符号或字母代替文字作出概括性示意的板书。

3、 分类法 (1)、排列式:是按照论证的过程分门别类组织的板书;(2)、多列式:按照一篇课文的几个相对独立的内容分别设计的板书;(3)、对称式: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板面对称的板书,它将具有互逆关系的知识用对称的形式揭示出来,能体现一种对称均衡的美感。

4、 简析法 (1)、导游式:是分析揭示游览踪迹和景物特征的板书;(2)、线索式:是根据文章的线索分析而设计的板书; (3)、层递式:是根据教学内容逐层阐发,步步深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而设计的板书。

5、提要法 (1)、提纲式:是把教学内容提纲挈领地区分为若干部分,用标题式的语句揭示出来的板书;(2)、强调式:是对一些重要内容或需要学生辨析清楚并牢记的内容,采用不同色彩的粉笔,通过不同的字体和线条加以强调、突出的板书; (3)、直线式:是把课文内容用直线串起来表示重点提示的板书。

6、综合法 (1)、总体式:是从内容要点、结构布局、写作特点、词语句法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的板书;(2)、多课式:是根据两篇或两篇以上的课文的异同点而联合设计的板书;(3)、联系式:即串珠引线,把纵横两个方面的知识沟通起来,形成知识的联系的板书。

7、描状法 (1)、图示式:指用图形来表示事物的方位、结构、布局的板书,这种板书能使学生得到直观形象的感受;(2)、网状式:是根据课文内容各部分的联系,以网络形式描述事物间相互关系的板书。这种板书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归纳能力;(3)、配画式:是用简笔画描绘诗文意境的辅助性板书。因为,简笔画也是一种变式板书。

8、比较法 (1)、类比式:是根据两个或者两类事物相同或相似方面进行比较,从而作出相同属性的结论的板书;(2)、对比式:是通过多方面对比确定其优劣的板书; (3)、衬托式:是分析课文中描述对象之间的烘托、映衬关系而进行设计的板书。

9、表解法 这种板书多用表格式,是把有关人物、事件、情况等内容编成表格式的板书。这种板书,利于以直观图形表达思维过程,分析其逻辑关系。

(三)遵循原则

板书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板书的系统性。课文本身是按作者构思或组材的线索组织起来的。板书要反映课文的特点和规律,必须具有系统性。因为,板书的系统性,首先取决于课文的系统性。其次,人的认识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个规律就是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的概括到复杂的概括。板书设计就必须遵循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第三,从大脑活动来看,人的大脑皮层形成的暂时联系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单一的暂时联系,再到多级的暂时联系,再到复杂的暂时联系系统。所以,板书应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把知识加以系统化。经过知识的分类和系统化,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和关系,可以扩大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2、板书的概括性。一篇课文从内容到形式,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可谓包罗万象,我们不能事无巨细、不加选择,什么都纳入板书之中。板书内容并不是由课文内容各部分按比例平均地组成的,而是有主次、轻重之分,要抓住课文重点、难点、特点,加以提炼、概括成为标题式语言,再用线条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板书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画龙点睛的启示,能引起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和练习。有经验的教师善于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演绎、归纳,使板书提纲化、概括化、浓缩化,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

3、板书的艺术性。板书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不应该囿于一个程式,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板书。如果板书采用凝固不变的模式,那么,久而久之,非但无助于学生概括水平的提高,反而使学生思想僵化。教学一篇课文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精心构思,做到形式多样化、内容系列化、结构整体化、表达情景化;要达到庄重端正、大小有序、布局得当、色彩协调、科学合理,使板书成为一种“艺术品”,不落窠臼,不拘一格,百花齐放。

4、板书与讲授的统一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图示材料的呈现与指导语的配合要适当。同样的道理,图表板书的呈现要与讲授配合得好。有人进行过研究,在图表结构的讲解中,复杂的图示表解分为几个部分逐渐呈现比全部一次呈现为好。这项研究也说明了一个整体设计板书不能一下子全部端出来,而应该随着教学的进程,按教学步骤边讲边板书,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板书。即使一节

课板书不完,下一节课应重新出现,再接着板书,直到课讲完为止。可是有的教师不了解讲解与图表呈现要适当的道理,往往讲归讲,板书归板书,两者脱节,这就失去了板书的意义。

5、板书的目的性。教之目的是“教而后不教”,学之目的是“学以致用”,没有目的的教与学都是徒劳。因此,教师必须在板书设计中考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或者说考虑这样设计能产生什么效果。好的板书设计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性又集中表现在:

(1)辅助性 对于教师来说,板书的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但板书的目的绝不能停留于此,因为教学的主体应是学生,好的板书更应是学生学习的辅助手段。不然,板书就会流于形式,对教与学都没有实际意义。

(2)启发性 教学思路的新颖会对教学产生很多有益的启示。同样,板书设计要能在辅助学习教学的同时,对整个教学过程产生新颖有益的启发,就必须考虑如何选择设计的切入点,如何逐步逐层添枝加叶,如何条分缕析整理内在关系,而不是平板、直线性地照抄原文。好的板书一定有很强的启发性。

(3)迁移性 板书作为阅读方法的组成部分,同样也具有迁移性。通过对一篇文章的设计,让学生领悟此类文章的设计方法,触类旁通,迁移运用。在学知识的同时,积累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知识的品德,顺应素质教育对学生在知识、方法、思维、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要求,真正成为素质型人才。

(四)掌握步骤

1、明确板书目的。板书要有明确的目的,黑板上写哪些内容,并不是随意的,而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或者是为了加强字词基本功练习,或者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要做到无一字无用处。

 

2、设计板书方案。方案设计要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恰当的板书形式。要事先将需要板书的内容做一个梳理概括,尽量做到言简意赅,这样既节省板书时间,又节省体力,还便于学生掌握。

3、要有清晰的条理,可以用数字帮助分清层次;可以用彩色粉笔划线突出重点,总之要使人能够准确地理解教师的上课意图,准确地分辨出黑板信息的 纲目脉络。

4、要有规范的书写,不要整版竖写,黑板上使用规范的简化字。

5、要有美观的整体,注意每行不要渐渐地向上斜或向下斜,字体不要逐渐放大或逐渐缩小,每个信息写在黑板上的哪个位置,都应该统筹考虑。

6、课堂教学,及时总结该板书方案的得失优劣,写成教后记,以便下次授课时进行重新修订。


地址:扬州市四望亭路180号 邮编:225002 电话:0514-87977576 邮箱:1111704010202@yzu.edu.cn QQ:595119201
Copyright © 2020 扬州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学教研室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 51La 苏ICP备050753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