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之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言 语 讲 授 的 技 能

一、训练目标

(一)知识

1 . 能明确言语讲授技能的特点。

2 . 掌握言语讲授的一般方法。

(二)理解

1 . 能牢记言语讲授应遵循的原则。

2 . 掌握言语讲授的一般步骤。

(三)运用

1 . 能熟练而恰当地进行讲述、讲解、串讲、评点。

2 . 能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设计选择合适的讲授方法。

二、训练过程

(一)明确界说

语言和言语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所谓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思想内容、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即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传递社会信息的主要工具,同时它也是人们思维的工具和思想的直接现实。而言语则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为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而对语言的使用。它包括言语行为(即说写和听读的过程)和言语作品(即话语)。因此,语文教学中的言语讲授,就是教师运用规范化的语言,结合课堂实际,阐明教材、传授知识、组织学习、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简言之,言语讲授法,就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实施教学的方法。 好的言语讲授,应该是准确传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提高的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

(二)了解类型

语文课堂教学的言语讲授技能在语文教学方法中是一个较大的门类,它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 讲述法

讲述法重在一个"述"字。"述"的字面意思即是"叙述"或"陈述"。那么,讲述法也就是指教师采用叙述的方法来陈述或讲授语文知识。这种方法适合于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传授密集的书本知识,保证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深刻性。但是,具体运用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讲述语言的少而精,切忌满堂灌,避免注入式,要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结合起来,讲究讲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2 . 讲解法

讲解法重在一个"解"字,"解"在这里应作"分析"、"说明"或"解释"的意思,也就是教师采用解说和诠释的方式来讲授语文知识。此法以"解惑"为目的,释义析疑,解说难点,指点关键,一语破的,是传授语文知识不可缺少的讲授技能之一。比如在解释字词,讲解难句,解说知识概念,解析史实典故,解答困惑疑难等场合就可采用讲解法。运用讲解技能的要领,一是内容要正确,不出错;二是语言要精练,讲在"点子"上;三是方法要多样,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理解。

3 . 串讲法

这是教师以讲解字词,串通句意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讲授技能。它的突出价值在于能使所教学的课文达到字字落实,句句贯通。串,即贯串、连接,用以疏通语句文意;讲,即讲解字词。串讲的通常步骤是:读--讲--串,即读一句(段),讲一句(段),然后贯通文意。

串讲技能主要适用于讲授文言文及现代某些艰深难懂的语体文等场合。运用串讲法的要领,一是要从过去单向教师串讲改为师生双边的活动,避免教师"一言堂";二是串讲的次序,可先讲实词,再讲虚词和句式,并和思想内容的讲解统一起来,使文与道相辅相成;三是要突出重点,讲在学生需要处,不能轻重不分,一讲到底,索然无味。

4 . 评析法

"评"指评点或品评,"析"是指分析和评价。它是语文教师对所教学的文章或学生作文的特色和思想内容加以分析评点的一种讲授技能。其中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主要用来剖析文章内容、评论写作特点、讲评作文优劣等;评点或品评,就是对文章写作方法和思想内容加以品评圈点,指出其突出之处。比如指点炼字遣词的精当,品评修辞表达的巧妙,赞赏立意谋篇的奇特等。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对文言文的讲授。

运用评析技能的要领,一是要评析精当,抓住要害,切中肯綮;二是语言要准确明白,要言不烦;三是要注意文章写法,兼及思想内容;四是要适当配以朗读、背诵、改写、翻译等其他方法;五是要引导学生自己评析,逐步培养学生的评析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这样指点文章的脉络,揭示作者的用心,旧时所谓'评点'一派,做得好的对于读者很有帮助。今天的语文教师若能继承这个传统,运用在教学过程之中,要言不烦,启发几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领略,自必使学生大有受益。"(《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7 4 0 页)

(三)遵循原则

教师课堂语言运用的优劣,言语表达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言语讲授的质量呢?我们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 . 科学性和学科性原则

首先谈科学性。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师生之间信息传播交流和反馈的过程。作为传送信息的主要载体--语言,尤其是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使学生清晰地接收和解破其中所蕴含的各种信息,并能给学生以感染。而且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是占有主导地位的,特别是语文教师,其言语的表达无形中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同化作用。因此,语文教师的讲授语言首先要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或称之为规范性。具体说,要达到这几方面的要求:①要讲普通话。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也应该成为教师的职业用语,语文教师更要率先垂范,讲好普通话,不讲方言土语。②要准确明晰。准确是语言表达和传递信息的核心,只有准确遣词造句,准确使用概念,合乎语法规范,不犯逻辑错误,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言简意赅,表义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并耳濡目染,受到熏陶。③要礼貌用语。语言是思想感情的直接表现,在大力提倡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新时代,礼貌语言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出口成"礼",从而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礼貌语言还能体现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协调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树立教师的人格形象,提高教学效果。④要多用积极的、健康的语言,以促进学生身心和人格品质的健康发展。

其次说说学科性。 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既有普遍的共性,也有独特的个性。语文教师的言语讲授,除上面说到的几点共性外,还应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采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手段。①示范要求。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将语言教学的任务交给了语文教学,这就给语文教师在语言运用,特别是言语讲授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将直接为学生提供模仿和学习的范例,因而语文教师的讲授语言要从语音、遣词造句及表达形式上追求完美,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②审美要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的艺术离不开教学语言的艺术运用。简单概括起来,语文课堂教学的讲授语言至少要具有直观形象美、情感意蕴美、音乐节奏美、生动谐趣美、幽默睿智美等。

 

2 . 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

从信息论的角度说,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时,教师是传送信息的主体,学生是接收信息的客体,语言则是教师所传递信息的载体。教师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播最大限量的信息,同时要让学生能准确、顺利地接受到最多、最有用的信息,作为信息载体的语言则必须简明和精炼,并能包孕尽可能多的内涵,表达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思想感情。要达到这一步,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吃透和把握教材、抓准教学重点的能力;其次要能将锤炼和选择字、词、句、段、意几方面有机统一起来。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时代发展到今天,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特点更加显著,而且随着教育主体论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师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教师的讲授也不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更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能对学生循循善诱,富于启发性。

3 . 针对性和教育性原则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平时说话要看对象,分场合,讲课更应因材施讲,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语言。例如初中学生,大多在1 2 -1 5 周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和生理都由少年向青年过渡,思想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知识结构也在逐步变化,教师的语言就要力求纯真而直观,既不能像对高中同学那样富于哲理,又不能像对儿童那样童趣太浓。同时,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班级,甚至个体的学生,都要注意选择深浅适度、明白易懂、便于理解接受的语言。

当然,教学活动有别于其他社会交际活动,它同时也是师生实施教育和接受教育的过程。即使是学生自学读书,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因此,教师的讲授语言绝不同于演讲、报告、表演或一般闲谈,而是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有意或无意地给学生以一定的思想、品质、情操等方面的教育和感染,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感染性。

(四)掌握步骤

如何保证课堂言语讲授的精当呢?大致需经过以下几个过程或步骤:

1 . 功夫在课外。常言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首先要设计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将导入、过渡、深入、结束等各部分的言语提炼好,以最准确、最精练、最能传达有效信息为准。再次还要预先考虑课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免到时应接不暇,说话语无伦次或不着要领。最后要熟悉教案,以免课上讲到前面忘记后面,使语言拖沓不流畅。

2 . 课堂讲授要要言不烦,切忌口头禅,也不能只管自己夸夸其谈,不顾学生听得索然寡味。讲授要带有一定的激情和感染力,音量不能太低,保证每句话都有用。

3 . 课后要多加总结,可听听自己的上课录音,也可请其他教师指点或者向学生了解,看看自己言语表达上有无问题,以便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讲授质量。

(五)教例评点

初一教学《狼》一课的一段串讲。

生:(朗读)"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师:好,(板书:一屠)坐下。有没有读错的?(学生举手) ╳ ╳ 说。

生:"担中肉尽"的"担"读"d a n "。

师:好,现在我们查查字典看,为什么不念第一声,要念第四声?--"d a n "。查查看,是什么词性?(学生查字典后举手) ╳ ╳ ╳ 说。

生:名词。

师:是作名词的,对。如果它作动词,读"d a n ";现在是作名词的,读"d a n "。我们看看:(范读)"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想一想看,"止有剩骨"这个"止",解释什么? 说说看。(指定学生)

生:只有骨头。

师:"止"解释"只有"。对不对?(生集体:对的。)为什么这里不解释"停止",而解释"只有"呢?前面课文里有没有学过呢?大家想想看。--我们是学过的。(学生举手)是怎么讲的? 。

生:"舟止"。

师:"舟止"解释什么?

生:船停了。

师:对。那么,今天我们这里是不是解释"停"?这个"止"怎么说?是哪篇课文里学过的?(学生举手) 。

生:《黔之驴》里。

师:嗯。《黔之驴》里哪一句?

生:"技止此耳!"

师:对,"技止此耳!""技止"的"止",解释"只有"。看看,一个屠夫,(板书"一屠")他是什么样时候回家的呢?--是晚上回家的:"一屠晚归。"昨天我们读另外两则的时候,有没有相近的词句呢?(学生举手) 。

生:"日已暮","一屠暮行"。

师:好。"一屠晚归",(板书:晚归)晚上回家。在书上把它划一划。这是时间。"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我们应该会解释了。哪个同学来解释 一下?(学生举手)好,你说。

生:他挑的担子中没有肉了,只有剩下的骨头了。

师:嗯,对不对呀?对。(板书:剩骨)在书上把它划一划。接下来,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下。(师生齐读:"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只有剩骨。")

(上例见《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下册)人民教育界出版社,1 9 8 0 年版, 第4 7 9 页。)

评点:这是对《狼》课文中一句的串讲。学生虽刚读初一,教师也没有字字句句地串讲,而是引导学生一起串讲,避免了"满堂灌"的弊病。解新字联系旧知识,使学生容易理解,又复习了旧知识。引导串讲中,读--讲--串,步骤合理自然,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训练检测

(一) 填空

1 . 言语是指 。

2 . 言语讲授技能是指 的教学方式。 

(二)选择

1. 不属于言语讲授基本原则的一项是( )。

A. 科学性和学科性 B . 针对性和教育性

C . 生动性和表演性 D . 简明性和启发性

2 . 不属于言语讲授主要具体方法的两项是( ) 。

A . 讲述法 B . 演讲法 C . 串讲法

D . 图示法 E . 评点法 F . 分析法

( 三)简答

根据《庖丁解牛》中一段文字设计一种串讲的方案: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 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 ,导大 ,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 乎!"

( 提示:本段课文共四句话,先通读全段,然后以句为单位串讲,最后串通全段,作一小结。)

 

 

参考答案

(一) 

1、言语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为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而对语言的使用,它包括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

2、言语讲授技能是指教师运用规范化的语言,结合课堂实际,阐明教材、传授知识、组织学习、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实施教学的方法。

(二)

1 . C 2 . B D 

(三)

见题后"提示"

 


地址:扬州市四望亭路180号 邮编:225002 电话:0514-87977576 邮箱:1111704010202@yzu.edu.cn QQ:595119201
Copyright © 2020 扬州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学教研室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 51La 苏ICP备050753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