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训练目标
(-)知识
1.能陈述编码的特点。
2.能说出编码的方法。
(二)理解
1.能举例说明编码应注意的原则。
2.能说出编码的具体步骤。
(三)运用
1.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编码,从而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2.能运用有关知识评述他人教学活动中的编码情况。
二、训练过程
(-)明确界说
所谓编码,就是将某种信息用相关的代码来表示。记忆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外界信息通过感官进入感觉存储器,在这里的时间很短(约0.25~2秒)。其中被注意的信息转入短时记忆或直接进入长时记忆,而未被注意的信息则立即消失。信息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过程中,某些情节性信息通过自动话所进行的过程编码称为“自动编码”,而另一些语义性的信息,则要求注意加工才能进行的编码,称为“注意编码”。当然,前者实际上也是一种注意编码,只不过是无意追罢了。教师在加工处理教材的某些内容时,若能注意运用编码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接受和掌握知识,因为编码能使识记条理化、结构化和意义化,有利于贮存知识,也有利于提取知识。
(二)了解类型
1.组块编码。由于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也由于单个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极易丢失,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对贮存状态的知识进行加工改造。通过感觉信息的具体特征和从背景中分析这些刺激形式的变化特征,可以把具有某些特征的单个信息材料,组织编入一种块(chunk)状(或叫来集)的记忆模式之中。比如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学,在疏通字句的过程中,必然遇到词的活用、一词多义、虚词的不同用法、特殊句式、通假字等常见文言现象,如果只是孤立地一个一个地让学生去记去背,势必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如果将它们分类进行组块编码,就能够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提高记忆的效度。
2.图像编码。这种编码策略主要以视觉表象的形式来再现信息,从而有助于对繁琐文字的记忆。比如《难老泉》一文从山西写到太原,接着写晋祠。最后才写难老泉,内容繁多,粗看之下,不熟悉山西地理的学生可能很难把握材料之间的关系,也就很难理解作者组材的特点和主题开掘上的匠心。如果我们能以一个点为圆心画出四个由大到小的圆来表示,就能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山西、太原、晋相、难老泉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稍作进一步分析,学生也就能明了本文的主旨了。再比如《渔夫的故事》,可以把全文三小节的内容浓缩为下面一个图形
①救
渔夫 ③扔 魔鬼
②杀
这样,每小节的主要内容有了,全文的情节有了,渔夫的诚恳、善良、勇敢以及魔鬼的虚伪、残暴、愚蠢的性格特征也有了形象的体现,文章主旨呼之欲出。
3.变形编码。所谓变形就是指将有些难于记忆的材料转化为另一种富有意义的较易记住的东西。例如对《林黛玉进贾府卜文的学习,学生很可能对贾氏四组妹的名字及长幼次序的识记感到为难,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谐音调整编码,得出“原应叹息”这一组新的代码。“原”指贾元春,“应”指贾迎春,“叹”指贾叹春,“息”指贾惜春。这样一变形,学生不但轻松地记住了四个人的名字及长幼次序,又初步了解了她们的悲剧命运。其实,《红楼梦》中描绘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富贵气象时所用的歌谣,也正是一种“变形编码”。
(三)遵循原则
1.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是指编码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的研究表明,在大量输入学生感觉储存器的信息中,只有那些被注意的部分才能保持下来,并转入短时记忆中。因此,编码要起到强化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识记的有关内容上。根据美国米勒在《神奇的数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一文的阐述,就短期记忆的容量而言,几乎每个正常人都是7土2个组块,超过这个组块数字,就很难起到记忆效果。因此,编码中的组块数量,应该控制在7土2的范围之内。
2.形象性原则。学生注意的发生与保持,均以一定的兴趣和良好的情绪状态为条件。生动形象的编码,能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和情绪反应。强度、大小。色彩、音量的变化是能引起注意的刺激特征,挂图的放大、缩小和板书颜色的深浅浓淡、电动媒体的声光控制以及教师声音的升降起落,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减轻大脑皮层的疲劳,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3.简明性原则。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育心理学系教授、著名教育技术专家罗伯特·坦尼森认为,知识点中的组织和便利性成分是专家和新手的分野之处。从传播理论可以知道,一种教学内容信息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符号去呈现,如:文学符合、语言符号、静止图像符号、活动图像符号,以及其他一切目视符号和音响符号,而不同的信息符号对教学内容信息的呈现功能则因运用者的巧妙不同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简洁明了的编码,则可以最迅速、最有效地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让学生接受这些信息的目的。
(四)掌握步骤
1.确定信息输出内容。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将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表达出来;其次,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及教材的重点、难点,选择重点或难点中的有关内容进行编码;第三,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及其心理需求,使编码的内容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心理。
2.选择信息输出方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用适当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接受教学内容。什么信息适应组块编码,什么内容适应图像编码,什么内容适应变形编码,都要在研究的基础上予以恰当的选择。
3.编徘信息输出程序。要安排恰当的步骤,确定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力求通过生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将教师备课时经过加工处理的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传输给学生,努力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编排的过程中,千万要防止信息的错位和失真。
4.呈现编码内容。呈现编码内容,可以在课堂教学的某一阶段结束的时候;也可在课堂教学之中随机呈现。编码内容呈现出来之后,应进行适当的重复,使学生当堂就能识记,以便以后提取。
(五)教例评点
有位教师在教《药》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
学生回答------华老栓、华大妈、夏母、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康大叔、夏瑜、红眼睛阿义、华小栓……
你怎样给课文中的人物分类?
甲学生回答———夏瑜、夏母
———华老栓、华大妈、华小栓
———康大叔、红眼睛阿义
———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
乙学生回答———夏瑜
———华老栓、华大妈、华小栓、夏母
———康大叔、红眼睛阿义
———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
丙学生回答———夏瑜、华老栓、康大叔
———华大妈、华小栓
———红眼睛阿义
———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夏母
丁学生回答———夏瑜
———华老栓、华大妈、华小栓、夏母、花白胡子、驼背五 少爷
———康大叔、红眼睛阿义
你以什么样的标准给人物分类?
甲同学回答:以姓氏和阶级分类
乙同学回答:以阶级分类
丙同学回答:以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分类
丁同学回答:以政治身份分类
教师小结:丙同学和丁同学分类有道理,根据小说的中心应该更加肯定丁同学的分类。丁同学把人物分为革命者、统治阶级、愚昧的劳动人民三类,与鲁迅创作小说《药》的指导思想接近。
教师进行编码总结:
A、先了解有哪些人物
B、再初步进行分类
C、接着自由讨论分类的标准
D、教师总结分类的标准
这位教师在黑板上板书:A、了解→B、初分→C、讨论→D、总结
分类标准
评点:《药》这篇小说篇幅长、内容多、结构精巧,主旨深沉,学生的理解难度很大,若是教师无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效果,一味地将教材中的信息从头到尾喋喋不休地转输给学生,就会使学生造成信息过剩“你不讲我还明白,你一讲我倒糊涂了”的现象。这位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学习人物分类的方法,并且在总结时用板书的方法进行编码,使学生通过简明扼要的编码图,基本掌握了阅读小说时人物分类的方法。
三、训练检测
(-)填空
1.编码是 的过程。
2.“自动编码”指的是 ;“注意编码”指的是 。
(二)选择
1.编码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下列不属于该原则的是()。
A.科学性 B.新颖性
C.形象性 D.简明性
2.对短期记忆容量为7土2个组块进行阐述的是()。
A.布鲁纳 B.米勒
C.权威 D.赞可夫
3.对编码的一般步骤表达准确的一项是()。
A.确定信息输出内容一选择信息输出方式一编排信息输出程序一呈现编码
B.编排信息输出程序一确定信息输出的内容一选择信息输出方式一呈现编码
C.选择信息输出方式一确定信息输出内容一编排信息输出程序一呈现编码
D.确定信息输出内容一编排信息输出程序一选择信息输出方式一呈现编码
(三)简述
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一部,认真做好笔记,写一篇分析录像中对教材信息进行有机编码的文章。
(提示:教师有机编码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1)纲要信号的概括处理,分析他们是怎样把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重点内容突出出来的;(2)分析阐述的添加处理,也即是指他们是如何降低教材的难度。提供合理的坡度并对教材进行情感色彩的包装,从而让学生既易于接受又乐于接受的;(3)板书设计的匠心,它往往集中而突出地体现教师对教材的信息加工,是我们分析教师对教材编码的重要参照物。)
参考答案:
(一)
1、将某种信息用相关的代码来表示
2、某些情节性信息通过自动化过程进行的编码
通过注意加工所进行的编码
(二)
1、B 2、B 3、A
(三)
见题后“提示”
(作者:张在科)